内蒙古工业大学教学促进与教师发展中心 欢迎您!
学校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他山之石]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评估 >> 他山之石 >> 正文
教育部怎样给本科教育教学“打分”?揭秘幕后故事
2020-07-03 10:01  

        对于教育部发布《全国普通高校本科教育教学质量报告(2018)》一事,有媒体将其解读为“教育部给本科教学打分”。那么,教育部究竟是如何给全国本科教育教学“打分”的呢?近日,我们独家专访了参与编制《报告》的一名作者,听听她的观点!

  高校学业挑战度总体上仍处于中等偏下水平,教授为本科生授课比例仅为77.11%,学术不端行为仍有发生。

  教育部日前发布的《全国普通高校本科教育教学质量报告(2018年度)(以下简称“《报告》”)披露了这些问题,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上述发现都是怎样得出的?教育部透露,《报告》采用了海量数据挖掘、多维案例分析、大规模问卷调查等方法。据一读EDU(id:yidu_edu)了解,其中的大规模问卷调查即源于已连续开展11年的“中国大学生学习与发展追踪研究(CCSS)”。

  这是《报告》首次使用大规模学生调查数据,也是CCSS项目组首次参与《报告》编制过程。

  那么,CCSS项目组为何能参与这种国家级报告编制工作?除了以上发现,《报告》借助大规模学生调查还取得了哪些重要发现?基于大规模学生调查所反映的数据,广大高校同行又该如何发展本科教育教学呢?

  围绕这些问题,一读EDU(id:yidu_edu)独家专访了代表CCSS项目组主要负责此次《报告》具体编制工作的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博士后研究员黄雨恒博士。

  一、教育部《报告》为何首次采用大规模学生调查数据?

  一读EDU:教育部官网公布的《全国普通高校本科教育教学质量报告(2018年度)》消息中提到,“学生学习体验满意度不断提升,大部分学生对自身成长与收获满意”,请问,这个结论是否是基于“中国大学生学习与发展追踪研究(CCSS)”的数据得出的?

  黄雨恒:近年来,在“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理念的影响下,重视学生学习经历、倾听学生声音,成为世界各国和知名大学评价课程教学质量的重要趋势。教育部在2013年12月发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方案》中,也明确提出要将“学生对自我学习与成长的满意度”作为本科教学工作审核的指标之一。

  本次出版的2018年度《全国普通高校本科教育教学质量报告》将学生感知的满意度作为重要指标,其结论来源于“中国大学生学习与发展追踪研究(CCSS)”项目组对全国普通高等院校的抽样调查数据,反映了本科教育质量评价从管理视角向教师、学生视角下沉的趋势。

  一读EDU:您认为,CCSS项目组为何能有代表参与此次《报告》研制工作?我们应该如何看待此举背后的意义?

  黄雨恒:CCSS项目组能够参与此次《报告》的编写工作,其原因主要来自两个方面:

  一是与第一个问题相关,本科教育质量评价视角的转换。

  在长期的改革实践中,我国高等教育在传统教育评价思想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形成了一套自上而下、专业性和科学性很强的评价体系,为教育教学资源投入、政策实施、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等提供了及时有效反馈。

  但近年来,无论是国内外高等教育研究的新思潮,还是各主要国际组织、重要国家、顶尖大学的教育改革方案,都在强调关注大学生的学习经验与学习投入。世界上多个国家都以大规模学生调查数据作为评判高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循证依据。

  此次《报告》采用“中国大学生学习与发展追踪研究(CCSS)”的调查,是世界高等教育改革趋势在我国高等教育质量治理中的反映。

  二是与CCSS项目本身的特点有关。

  “中国大学生学习与发展追踪研究(CCSS)”是在影响全球高等教育领域的学情调查运动背景下产生的、面向中国大陆高校的学情调查项目。

  经过十一年对我国高等教育尤其是大学生学习发展领域的深耕,项目组形成了一套具有中国特色、同时又保留了与国际相关调查可比性的、以学生为本、关注学习过程、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和未来发展的科学有效的研究工具。目前,项目累计合作院校超过150所,覆盖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参与调查大学生超过100万人次。

  项目的研究成果对我国高等教育大学生学习发展、学术研究、院校改革、教育政策制定产生了重要影响。2018年和2019年,教育部陈宝生部长和翁铁慧副部长均在全国会议上引用过项目的研究发现,说明CCSS项目通过严谨科学调查方法得出的发现已经获得政策管理者的认可。这是CCSS项目组能够参与《报告》编制的内在原因。

  二、教育部《报告》是如何编制出来的?

  一读EDU:能否请您简单回忆下整个《报告》编制的过程,您在其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黄雨恒:与往年的情况不同,此次质量报告的写作是在教育部教育督导局的委托之下开展,因此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下称“评估中心”)从很早的时候就开始组织专家队伍,最终汇集了来自评估中心、厦门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和池州学院的专家学者。

  2019年7月,专家组开始研讨报告的大纲,确认了各团队分工合作的方式,到9月,各团队提交了初稿,10月在西安交通大学召开了改稿会议,会后,各团队根据专家建议又进行了多轮修改和完善。

  可以说,整个报告编制的步骤是十分紧凑的,在编制过程中各团队也十分投入。从开始研制到最终出版,前后花费了差不多一年时间。

  CCSS项目组负责的部分是第六章,从大学生的学习投入和体验反映本科教育教学质量。

  从决定参与编制报告开始,项目组就确定了主要负责的人员,其中史静寰教授和郭菲助理教授负责整体框架、写作方向和质量的把握,我带着项目组科研助理刘栋、博士生李靓和硕士生周溪亭负责具体数据分析和写作,并代表项目组负责与评估中心和各团队联系,参与西安的改稿会议。

  我的角色主要在两个方面:

  •   一个是沟通,政策思维与研究思维的写作有很多差别,从CCSS数据分析和写作到形成政策报告,如何回应专家组的修改意见、如何与各团队在写作范式上保持连续性和一致性,等等问题,都需要项目组和评估中心、各团队时刻保持联系沟通。

  •   第二个角色是组织实施,主要是指报告内容上的撰写、整合项目组其他成员的写作,并不断根据修改意见完善并定稿。

  一读EDU:为了全面总结2018年全国高校本科教育教学质量状况,您在报告编制过程中采用了哪些CCSS数据?为什么如此选择?与《报告》采用的其它数据来源,如高等教育质量监测国家数据平台和全国1000余所普通高校本科教学质量年度报告上的数据相比,CCSS数据又有哪些特点?

  黄雨恒:为了从学生视角更立体、全面地呈现2018年本科教育教学质量,CCSS项目组从全国调查数据中抽取了一个具有代表性的随机样本,并采用两种数据分析方式:

  •   第一种是采用2016到2018年的连续性数据进行指标的均值比较,主要是为了呈现近三年来学生所感知到的本科教学质量变化趋势,反映近些年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的进展和成效。

  •   另外一种是直接采用2018年的截面数据,分析具体选项的比例,主要是为了更直观地反映在某些教学活动上学生行为和感知的分布情况。

  教育学有“三角互证”的研究方法,是指运用多种资料或多种收集方法,对资料进行交互证实,以提高研究结果的可信度和有效性。2018年《报告》分别采用了来自政府(高等教育质量监测国家数据平台)、高校(普通高校本科教学质量年度报告)和CCSS项目组收集的学生调查数据,也是一种多主体、多视角的互证关系。

  其中,CCSS的数据代表学生的声音,反映了国家教育政策、教育资源投入、高校教育教学改革措施对人才培养、学生发展最“真实”的影响。

  同时,在个别指标上,CCSS还具有国际可比的特点,如比较了中美两国研究型大学本科生读写训练的差异,对从国际视野审视我国本科教育教学质量具有重要价值。

  三、大规模学生调查为《报告》贡献哪些重要发现?

  一读EDU:通过研究CCSS数据,您在《报告》中得出哪些重要发现,有没有一些需要引起广大高教同行注意的研究发现?根据这些研究发现,您认为,当前学生感知到的全国高校本科教育教学质量是否呈现积极向好的状态?

  黄雨恒:CCSS的研究发现,从2016年到2018年,从学生视角所反映的全国本科教育教学质量整体上表现出积极向好的趋势。

  •   首先表现在课程教学改革有一定成效,如教师课堂讲授水平逐年提升;课程教学方式方法对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激发起到一定作用;教师对学生学习状态、学习改进的反馈更为积极;学生使用在线学习资源的频率逐步增加。因此,学生对课程教学、师资、学习风气和氛围的满意度持续上升,满意度水平比较高。

  •   其次是校园环境为学生提供了健康、安全、社交、学业、就业等方面的有效支持,且支持力度不断加大。

  •   最后是学生自我汇报的教育收获在各个维度上都比较平稳,各项指标处于合格或良好状态。

  同时,在积极向好的主要趋势下,我们也发现了一些仍然存在的“顽固性”问题,主要体现在:

  •   第一,课程要求严格程度不高,学生独立提出研究问题、深入引证文献数据和设计实验的频率较低;

  •   第二,学生的读写训练相对较弱,在一学年中,75%以上的学生基本不阅读或阅读量在10本以下,这是一个很大的比例,说明高校在本科生基础性读写技能上缺乏培养;

  •   第三,生师互动对大学生学习成长的助力还远远不足,80%以上的生师互动仍停留在“给作业/测验提供及时的反馈”方面,而其他方式,如课外讨论、职业生涯规划、人生价值讨论的生师互动较少;

  •   第四,学生面对就业,从信心和专业准备上都有所不足。

  这四点分别对应了当前本科教育的创新思维、综合素养、学习共同体、职业胜任力的培养问题,都值得高教同仁关注。

  其中前两点“课程要求严格程度”、“读写训练”是学业挑战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也是最近很多媒体和公众聚焦“学业挑战度中等偏下”的内容之一。

  四、对全国高校有何建议?

  一读EDU:基于《报告》所反映的数据,您认为,对高校本科教育教学而言,当前最需突破的地方是什么,难点又是什么?为了改善学生感知到的本科教育教学质量,您对全国高校同行有何建议?

  黄雨恒:从《报告》的分析来看,当前本科教育教学质量最需突破的地方,也就是与学生成长最密切的要素,尤其是在:

  •   课程学习中独立思考问题、引用多种来源文献和数据论证观点的训练;

  •   师生互动,不仅是指课程教学中的互动,更是指教师作为学生的“引路人”,对学生身心发展全方位的关切和指导;

  •   打造学生的职业胜任力,使学生的学习有方向、有目标,使学生树立的人生目标和职业志向能够反馈于学生具体的学习生活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高校如何突破这些人才培养的困境,需要管理者的智慧,更需要高等教育内部不同主体的参与和协作。

  一是高校需“以学生为本”,把学生发展作为大学最重要的任务,从制度层面设计有利于学生成长的环境和条件,如改进教师科研和教学考核指标、鼓励学生与教师共同参与各项活动、营造平等开放的师生关系等;

  二是在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中纳入不同主体,尤其是通过访谈、问卷调查等等观测学生的行为、倾听学生的声音,对于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和发展都保持高度关注,因材施教,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

  一读EDU:CCSS项目组是否还有继续参与编制《全国普通高校本科教育教学质量报告》的计划?如果有的话,那么,在后续参与编制过程中,是否会在数据选取、研究方法设计、报告呈现方式等方面有所调整?

  黄雨恒:2018年的《报告》第一次使用大规模学生调查数据,从编制过程中专家组的意见,以及目前媒体、社会公众反映的状态来看,大家对于通过学生学习投入和体验反映本科教育教学质量成效和问题的做法还是比较认可的。

  因此,未来《报告》继续使用大规模学生调查数据的可能性应该也是存在的。

  我个人的设想是,如果CCSS项目组继续参与后续编制,应该会根据整个报告写作的主题、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焦点等,适当选择一些特殊群体(如第一代大学生)、特殊教学方式(如疫情期间在线学习)等,在常规性的综合描述之下,呈现专题式的研究。

(本文作者: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 黄雨恒、许路阳)

《全国普通高校本科教育教学质量报告(2018年度)》已由高等教育出版社正式出版

《全国普通高校本科教育教学质量报告(2018年度)》已由高等教育出版社正式出版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 教学促进与教师发展中心 备案号:@ 2016 imut.edu.cn 蒙ICP备05000412
您是本站第: 位访问者!